中 國譯協工作簡訊
第 9 期
(總第 42 期)
中國翻譯協會秘書處 2024 年 9 月
“翻譯中國 ·擁抱世界 ”2024 年國際翻譯日特別活動舉辦
9 月 29 日,“翻譯中國 ·擁抱世界 ”系列直播訪談——2024 年 國際翻譯日特別活動舉辦。中國外文局總編輯、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 會長兼秘書長、國際譯聯理事高岸明應邀出席并在開幕式致辭。
高岸明指出,今年國際翻譯日的主題是“翻譯,值得保護的藝術 ”。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,機器翻譯賦能翻譯行業迅猛發展,而文學翻 譯的獨特價值反而進一步彰顯。此次荷蘭語專場活動的舉辦,對于中 荷文學翻譯交流、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具有獨特意義。人民文學出版社 總經理吳良柱表示,因為有了翻譯,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,就有了交 流與溝通的可能,并由此加深彼此的互信,共同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未 來。荷蘭駐華大使昊使博(André Haspels)、蘇里南駐華大使張碧芬 (Pick Fung Ho-Chong)、比利時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傅翔鷹(Bart Vodderie)出席活動并致辭。
訪談環節 ,荷蘭知名漢學家 、翻譯家哥舒璽思(Anne Sytske Keijser)、馬蘇菲(Silvia Marijnissen)以及林恪(Mark Leenhouts) 與中國作家畢飛宇、詩人臧棣就文學創作與翻譯以及中荷文化交流互 鑒展開深度對話。活動由荷蘭駐華大使館教育科學參贊康思敏(Esmé Cartens)主持。
本次活動由中國翻譯協會、人民文學出版社攜手荷蘭駐華大使館, 以“9 ·30 國際翻譯日 ”與“世界荷蘭語周 ”為契機在荷蘭駐華大使 官邸舉辦,并于 9 月 29 日進行網絡首播。系列活動自 2023 年 9 月啟 動以來,借助新型傳播媒介,為作家、翻譯家、漢學家提供交流對話 平臺。活動涵蓋法語、西班牙語、俄語、意大利語、荷蘭語等主題語
種專場,邀請海內外知名作家、翻譯家、媒體人共話翻譯在中外文明 的交流與互鑒中的重要作用。
9 月 20 日, 由中國翻譯協會主辦,外文出版社、 中國外文局翻 譯院承辦的首屆中譯德研討會在北京舉行。中國外文局總編輯、中國 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岸明出席會議并致辭。外文出版社總 編輯許榮主持開幕式。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、中國外文局翻譯院院長 黃玉龍,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朱穎出席開幕式。中國外文局美洲 傳播中心(北京周報社)主任李雅芳主持研討環節。
來自外交部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、中國外文局、人民網、北京大 學、北京外國語大學、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單位的 20 余位資深翻譯專 家和一線翻譯骨干代表參會,圍繞重要表述中譯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開展深入研討。
高岸明指出,中德兩國交往由來已久,通過翻譯,兩國在哲學思 想、文學藝術等方面彼此影響,增進了兩國人民的了解與友誼。今年 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 10 周年,雙方經濟、政治、社會、 文化交往愈發深入。加強中譯德標準化建設,對于高效開展中德人文 交流,展現真實、立體、全面的中國,進一步夯實中德兩國全方位戰 略伙伴關系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。首屆中譯德研討會的 召開標志著中譯外研討會商機制又拓展了一個新的重要語種,中譯德 事業又開拓了一個新的合作平臺。
研討期間,與會專家就30 條中國特色重要表述德文譯法充分討 論研商,形成廣泛共識,取得良好成效。此次研討成果將于近期發布。
第二屆全國翻譯技術大賽頒獎典禮暨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 素養提升百校行特別活動圓滿舉辦
9 月 27 日,第二屆全國翻譯技術大賽頒獎典禮暨國際傳播與翻 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特別活動在北京舉辦。中國外文局總編輯、中 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岸明,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院長計 金標出席活動并致辭。
高岸明強調,翻譯行業各方要深化戰略意識,加強跨界合作,推 動融合創新,以切實舉措發展翻譯行業新質生產力,助力翻譯行業數 字化轉型和高質量創新發展,更好服務于國家翻譯能力建設的迫切需 求和國際傳播工作大局。計金標指出,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清晰地認識 與分析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給外語學科以及外語人才培養帶來的挑 戰與機遇,準確識變、科學應變、主動求變,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教育強國不斷奮斗。
嘉賓致辭環節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院長、中國翻譯協會副會 長程維主持。頒獎典禮上,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(人 民畫報社)主任、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翻譯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姜 永鋼宣讀獲獎名單,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、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 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飛介紹大賽情況。
高岸明、計金標,姜永鋼、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余江和王飛共 同啟動“ 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 ”活動,中國外文局翻 譯院副院長朱穎介紹活動相關情況。
第二屆全國翻譯技術大賽于2024 年 3 月在中國翻譯協會年會“新 時代翻譯技術創新發展論壇 ”上正式啟動,共吸引近 400 所高校、機 構和企業的近 3000 名翻譯技術愛好者和學習者參賽,共決出一等獎
5 名、二等獎 10 名、三等獎 20 名、優秀獎 50 名,機器賽道優勝團 隊 1 支,優秀組織單位 39 家以及優秀指導教師 30 名。
本次活動由中國外文局、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 會指導,中國翻譯協會、中國外文局翻譯院、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聯 合主辦。
第三屆全國翻譯技術大賽將由天津外國語大學聯合主辦。
(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)
“譯作品 懂中國 ”第三屆影視譯制與跨文化傳播論壇暨 2024 年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年會在京成功舉辦
9 月 21 日, 由中國翻譯協會指導,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 學院與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共同主辦的“譯作品 懂中國 ” 第三屆影視譯制與跨文化傳播論壇暨 2024 年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 委員會年會在中國傳媒大學成功舉辦。
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、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、 中國外文局前副局長王剛毅,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常委、副校長楊懿出 席開幕式并致辭。
本次年會匯聚翻譯、影視譯制及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,圍繞影視 譯制、跨文化傳播、譯制人才培養與教學研究以及行業創新等話題展 開深入研討交流。
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,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、 外事委員會委員,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(人民中國雜志社、中國 報道雜志社)特別顧問、前總編輯王眾一,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、中 國外文局翻譯院院長黃玉龍,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黃忠廉,中國翻 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傳神語聯網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
司聯合創始人、董事、副總裁,中國人工智能協會資深專家石鑫,中 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麻爭旗出席論壇并作主旨發言。
會上,王剛毅為影視譯制委員會首位專家王眾一先生頒發聘書。 年會還舉辦了五個平行分論壇,聚焦“AI 賦能影視譯制與人才培養” “影視譯制與國際傳播 ”“ 區域國別影視譯制”“視聽翻譯與傳播” “影視譯制與中國形象建構 ”五個主題。
(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)
9 月 7 日,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、中 國翻譯協會主辦、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承辦、河南省翻譯 協會支持的翻譯專業碩士(MTI)論文導師研修班在河南鄭州開班。 來自鄭州大學、湖北大學、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的60 余位翻譯專業 碩士論文導師參加研修。
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王飛在開班式指出,中部地區亟需培養 一批深入了解國情和當地文化氣質、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勝任力的 高端翻譯人才,研修班聚焦翻譯專業教育改革與創新,對于加強中部 地區翻譯師資隊伍建設,服務國家翻譯和國際傳播工作大局具有重要 意義。鄭州大學教務部部長、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原院長錢建成指 出,學院一直致力于推動翻譯學科發展和翻譯教育創新,承辦研修班, 力求為翻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分享交流、強化專業技能的平臺,服 務國家國際傳播能力建設。
本次研修班為期兩天,特邀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 員會副主任委員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趙軍峰教授, 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、上海外國語大學高 級翻譯學院院長張愛玲教授,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
會委員、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翻譯系主任陶友蘭教授,結合翻譯專業碩 士學位論文最新要求,圍繞寫作原則、類型、重點、難點進行授課。
中國翻譯協會將繼續加強與全國翻譯專業教指委及相關高校、機 構的協同協作,結合當前翻譯行業發展前沿動態及高水平翻譯人才培 養核心需求,針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(MTI)和翻譯博士專業學位(DTI) 建設,推出技術寫作、應用翻譯、畢業論文指導等系列培訓課程,完 善培訓長效機制,助力我國翻譯人才隊伍建設。
9 月 9 日,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、中 國翻譯協會主辦、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承辦、河南省翻譯 協會支持的中部地區翻譯專業學位師資培訓在線開班。來自鄭州大學、 北京中醫藥大學、燕山大學等高校的翻譯專業教師參加培訓。鄭州大 學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高曉玲出席開班式并致辭,副院長王 志偉主持開班式。
高曉玲表示,中部地區翻譯專業學位師資培訓是加強中部地區翻 譯專業碩士導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,對于提高翻譯碩士人才培養質 量,服務國家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。作為承辦單位,鄭 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堅持與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同向 同行,深入探索外語與國際關系交叉融合發展,助力國家翻譯能力建 設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。
本期培訓為期三天,特邀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、中國外文局 原副局長兼總編輯、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委 員會主任黃友義;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,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張愛玲;全國 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,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翻譯系
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陶友蘭;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、 博士生導師、副院長姚斌;英國利茲大學口譯及翻譯研究講席教授王 斌華;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英語筆譯教師、全國人大常委會 法工委法律英文譯審專委會委員王育偉等資深翻譯專業教育專家授 課。
翻譯專業碩士學位(MTI)師資建設暨論文導師研修班(浙江杭 州)將于 11 月 2 日至 4 日舉辦,詳情請見《通知公告》。
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 2024 年第二次主任會議在京 召開
9 月 20 日,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 2024 年第二次主任會 議在北京召開。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、影視譯制委員會主任委員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翻譯制作中心主任王璐,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 院長李偉勇,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原黨委書記、中國電影集團譯制 中心原主任楊和平,傳神語聯網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、 董事、副總裁石鑫,北京真之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、制片人、 譯制監制何欽,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翻譯中心主任趙忠會,中 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麻爭旗等副主任委員, 中國譯協影視譯制委員會副秘書長、知名院線電影譯者、雙語配音演 員付博文,中國譯協影視譯制委員會副秘書長、墨責(北京)科技傳 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宸龑參加會議。
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聘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、外事委員會委 員,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(人民中國雜志社、中國報道雜志社) 特別顧問、前總編輯王眾一為委員會專家及提名增補中國外文局教育
培訓中心副主任朱忠樹、中電金信語言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陳海燕兩名 副主任委員。
全體主任委員結合委員會管理和服務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,對 《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工作條例》進行了研討及修改,并對 2025 年度委員會重點工作事宜作出部署。會上,委員們結合自身工 作實踐和經驗,為委員會發展提出策略和建議,為委員會的發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和智慧。
(中國翻譯協會影視譯制委員會)
“浙派 ”文學翻譯研討會暨《浙江當代文學譯家訪談錄》新 書發布會舉行
9 月 18 日,“浙派 ”文學翻譯研討會暨《浙江當代文學譯家訪 談錄》新書發布會在浙江大學召開。本次會議由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 和翻譯學研究所主辦。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鐘求是、浙江大學文科 資深教授兼中華譯學館館長許鈞、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常務副館長郭 國良、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慧玉、浙江大學出版社副編審葛 玉丹以及近四十位受訪譯家與訪談者出席。會議吸引省內外眾多翻譯 工作者、高校師生與翻譯愛好者參加。
鐘求是表示,《浙江當代文學譯家訪談錄》提出的“浙派翻譯” 與“文學新浙派 ”的理念不謀而合,文學譯家一方面向國內輸送外國 文學營養,另一方面又能服務于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,訪談錄的出版 啟發著未來的文學翻譯事業,必將推動浙江省乃至全國文學譯界開辟
國際文化交流的新途徑。許鈞指出,“浙派 ”譯家具有開放精神、突 破自我、面向世界的特質,“浙派 ”譯家通過翻譯振興國家,并在新 時代積極承擔起促進中外文明交流、增進人心相通、構建人類命運共 同體的責任。郭國良指出,訪談錄是我國首部以省域為范圍的文學翻 譯家訪談錄,它肩負著傳承浙派翻譯精神、弘揚“浙派 ”譯家優良傳 統的歷史使命。
沈念駒、陳才宇、沈弘、吳笛、文敏、鄭達華、王之光、應馬遠、 金曉宇等翻譯家參與活動并交流翻譯感悟。
(浙江省翻譯協會)
9 月 7 日上午,國際化背景下中醫藥傳播研討會暨中國中醫藥研 究促進會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在亳州 開幕。會議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指導,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專 業委員會、安徽省翻譯協會主辦。
亳州市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鄭超、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會長高 武、安徽省翻譯協會會長徐鳴出席并致辭。亳州市政府副市長薛冰、 市政協副主席張國芳出席大會。全國四十余所高校、研究院、華為公 司、深圳云譯科技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共計 120 人參 加本次盛會。
大會為期三天,邀請行業內頂尖專家學者采取實地考察和論壇交 流的方式,圍繞《中醫經典翻譯:問題與思考》《人工智能技術助力 中醫藥國際傳播》等內容進行分享交流,旨在進一步提升中醫藥國際 化水平、通過翻譯技術助力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。
(安徽省翻譯協會)
第 23 屆世界翻譯大會將于 2025 年 9 月 4 日至 6 日在瑞士日內瓦 舉辦。本屆大會由國際翻譯家聯盟(FIT)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IPO) 聯合主辦,主題為“掌控技術:塑造智能未來 ”(Mastering the machine: Shaping an intelligent future)。
大會論文征集工作現已正式啟動,歡迎有意向參會者于 2024 年 11 月 1 日前向大會組委會提交論文摘要。提交渠道及相關要求詳見 附件。
大會重要日期 | |
摘要提交截止 | 2024 年 11 月 1 日 |
通知評審結果 | 2025 年 1 月初 |
發布大會初步議程 | 2025 年 3 月 1 日 |
早鳥報名 | 2025 年 3 月 1 日至 4 月 16 日 |
常規報名 | 2025 年 4 月 17 日至 6 月 11 日 |
發布大會議程 | 2025 年 5 月 31 日 |
關于舉辦翻譯專業碩士學位(MTI)師資建設暨論文導師研 修班(浙江杭州)的通知
各有關院校:
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 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,不斷完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,加強東部 地區翻譯專業碩士導師隊伍建設,根據《翻譯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學位
論文基本要求(試行)》,中國翻譯協會擬聯合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 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,在浙江杭州舉辦翻譯專業碩士學位(MTI)師 資建設暨論文導師研修班,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組織架構
指導單位: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主辦單位:中國翻譯協會
承辦單位: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 浙江省翻譯協會
二、培訓時間及地點
時間:2024 年 11 月 2 日至 4 日,2 日上午報到。 地點:浙江工商大學
三、培訓對象
各院校翻譯專業教師
四、授課專家
黃友義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、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 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、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 總編輯
張愛玲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
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
王斌華 英國利茲大學口譯及翻譯研究講席教授、中國翻譯協會
口譯委員會委員
陶友蘭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翻譯系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全
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
姚 斌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副院
長,中國翻譯協會口譯委員會委員
王少爽 大連外國語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高級翻譯學院副院
長、多語種翻譯研究中心研究員
五、研修內容
本次研修班將根據最新制定的翻譯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要求,通過 對學位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、選題類型、結構內容、評價要素等進行 講解,進一步明確翻譯專業碩士培養和學位論文寫作與答辯各環節的 基本要求,提高教師論文指導水平,進一步提升翻譯專業碩士培養質 量。
同時,針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核心課程,包括應用翻譯、翻譯與 傳播、人工智能與翻譯等進行課程設計和授課指導,提高學員翻譯教 學能力。開展包括國際傳播、跨文化交際、技術賦能翻譯行業發展等 在內的多主題、高質量的專題講座,幫助學員拓展國際視野,培養全 球思維,提高翻譯和國際傳播素養。
六、結業證書
課程結束后將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中 國翻譯協會共同頒發結業證書。研修班課時可在參加全國翻譯系列職 稱評審時計算為繼續教育學時。
七、報名繳費
1. 3200 元/人, 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2800 元/人。含午晚餐,不含 住宿和往返交通費。
2. 本次培訓協議酒店為浙江太平洋大酒店,請需要預訂酒店的 學員務必在報名繳費系統中準確填寫住宿需求,會務組將據此統一預 訂。
3. 請打開鏈接 http://t1.ink/f/diktnx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交費。
會務費由中國翻譯協會收取并開具電子發票,電子發票將發送至 參訓學員報名時填寫的郵箱。
本次培訓報名截止日期為 2024 年 10 月 31 日。請參訓學員務必 在截止日期前繳費。因場地限制,參訓名額有限,報滿即止。
八、會議聯系人
張老師(中國翻譯協會秘書處) 電話:010-68997645
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中國翻譯協會 浙江工商大學
浙江省翻譯協會 2024 年 9 月 30 日
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,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文化部分的領悟與實踐,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提 出的“增強中為推進數智時代高端外語和翻譯人才培養工作,構建適 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外語和翻譯專業師資隊伍,提高外語技術寫作教 學的能力,聚焦人工智能時代技術寫作的新要求,改進外語教育教學、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,中國翻譯協會擬聯合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 育指導委員會,于 2024 年 11 月 2 日至 4 日舉辦外語技術寫作師資培 訓,具體通知如下:
一、組織架構
指導單位: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主辦單位:中國翻譯協會
承辦單位:浙江工商大學
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
二、培訓時間與地點
時間:2024 年 11 月 2 日至 4 日,2 日上午報到 地點:浙江工商大學
三、培訓對象
高等院校外語與翻譯專業教師
四、培訓背景與目標
技術寫作(Technical Writing)屬于專業寫作范疇,其自帶“翻 譯 ”屬性,即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特定受眾解釋復雜概念。作為技術 傳播(Technical Communication)的一部分,技術寫作廣泛應用于工 程、計算機硬件和軟件、金融、消費電子和生物技術等領域。隨著大 數據和 AIGC(人工智能生成內容)等前沿技術的革新,外語技術寫 作人員正在成為數智時代市場急需的人才。
舉辦外語技術寫作師資培訓,旨在把握數智時代外語教育發展態 勢,創新外語教學范式,進一步完善翻譯人才培養體系,打造適應全 球化和本地化發展需求,兼具信息素養與語言素養的技術傳播人才。
五、師資隊伍
陶友蘭 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,復旦大 學外文學院翻譯系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王傳英 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,南開大 學外國語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李德鳳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、翻譯傳譯認知研究中心主任
李 梅 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高志軍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碩士生導師
謝 敏 上海啟寫內容顧問、復旦大學校外導師
六、培訓內容
本次培訓采用講座和實踐結合的形式,講座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 容:
1. 技術寫作國內外教學發展現狀 2.《英語技術寫作精要》教學思路
3. 技術寫作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
4. 技術寫作質量標準與語言規范
5. 融合人工智能的技術寫作教學探索
實踐部分包括幫助學員掌握技術寫作專業工具的實操課程和實 地觀摩企業技術寫作工作內容的交流學習環節。
七、結業事宜
1. 培訓課程納入全國翻譯專業教師培訓體系內容,共計 24 學時, 可在參加全國翻譯系列職稱評審時計算為繼續教育學習學時;
2. 課程結束后將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 中國翻譯協會共同頒發結業證書;
3. 參訓學員的優秀論文成果將獲得優先推薦發表機會。
八、報名繳費
1. 3600 元/人,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3200 元/人。含午晚餐,住宿 和往返交通費自理。
2. 本次培訓協議酒店為浙江太平洋大酒店,請需要預訂酒店的 學員務必在報名繳費系統中準確填寫住宿需求,會務組將據此統一預 訂。
3. 請點擊鏈接http://t1.ink/f/yvywpm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交費。
4. 培訓費用由中國翻譯協會收取并開具電子發票,電子發票將 發送至參訓學員報名時填寫的郵箱。(開票項目僅支持“培訓費 ”)
5. 本次培訓報名截止日期為 2024 年 10 月 31 日。請參訓學員務 必在截止日期前繳費。因場地限制,參訓名額有限,報滿即止。
九、培訓聯系人
張老師(中國翻譯協會秘書處)
電話:17710632826;010-68990058
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 中國翻譯協會 浙江工商大學
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 2024 年 9 月 30 日
近年來,人工智能、深度學習以及以 ChatGPT 為代表的大語言 模型等新技術發展及其應用的浪潮正重新定義傳統口譯模式,對口譯 行業以及口譯人才培養都產生了深刻影響。口譯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 挑戰,并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。
在此背景下, 中國翻譯協會和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將于 2024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在廣東深圳,以“新技術、新應用、新融合 ”為 主題,共同主辦第十五屆全國口譯大會暨學術研討會。大會同期將舉 行第十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大陸決賽。誠邀口譯領域學術帶頭人、教 育工作者和相關行業從業者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如何與 口 譯的實踐、教學和研究相結合,聚焦數字技術賦能跨語言跨文化的交 流,并探討新技術背景下如何推動口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語言服務 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一、主題:新技術、新應用、新融合
主旨發言“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口譯教育中的反饋素養 ”
發言嘉賓:大衛 ·卡里斯教授(Prof. David Carless),現任香港 大學教育學院教授、教育政策與社會學部部長。他是反饋素養研究的 先驅之一,入選斯坦福大學社會科學領域全球前 2%頂尖科學家,且 是位列前 0. 1%的高被引用學者。其代表性專著為《高等教育中的有 效反饋過程設計:以學習為中心的方法》(Designing effective feedback processes in higher education: A learning-focused approach) 。卡里斯教 授于 2016 年榮獲大學杰出教學獎。
主旨發言“新技術與口譯實踐 ”
發言嘉賓:唐聞生,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(今北京外國 語大學英語學院)。她曾先后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、中國日報副總 編輯、鐵道部國際合作司司長、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等職。 在外交部工作期間,曾擔任毛澤東主席、周恩來總理、鄧小平副總理 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英語翻譯。后來也曾擔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 席、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。現為中國僑聯顧問。2024 年 3 月, 獲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“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”。
主旨發言 “在重要攸關情境中使用AI 機器口筆譯的道德倫理 考量 ”
發言嘉賓:王斌華,世界百強大學英國利茲大學終身講席教授、 博士生導師,“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 ”院士、英國“皇家特許語言專家 學會 ”會士,兼任英國“語言學科大學理事會 ”(UCFL)常務理事 及東亞語言學科代表、“世界翻譯教育聯盟 ”(WITTA)學術委員 會副主任、中國翻譯協會口譯委員會委員等。擔任 SSCI 語言學科期 刊副主編、Interpreting and Society 聯合主編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& Interpreting 創刊主編,SSCI 國際期
刊 Babel 、ITT 等和 CSSCI 期刊《外語教學與研究》、《中國翻譯》
等 10 余家國內和國際期刊編委。
主旨發言“語音翻譯技術的進展與趨勢 ”
發言嘉賓:熊世富,科大訊飛AI 研究院副院長,畢業于中國科 學技術大學語音及語言國家工程中心。研究領域為語音與自然語言處 理,在科大訊飛主要負責語音識別、語音翻譯、語音交互類技術的研 究和落地工作。
二、時間:2024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
三、地點: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
四、主要議題
1. 人工智能時代口譯教學的新挑戰
2. 口譯實踐與新技術應用
3. 口譯研究的新途徑、新方法
4. 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提高
5. 數字化背景下的“一帶一路 ”倡議與中國文化傳播
6. 新技術背景下的語言服務
五、會議形式
本屆大會為線下會議,會議工作語言為英語和漢語,會議發言語 言接受英語和漢語。
六、論文摘要提交日期
提交論文摘要截止日期為 2024 年 10 月 7 日前(英文 300 詞/中 文 500 字)。(詳情請見中國翻譯協會微信公眾號)
為保證本屆大會的研討質量,組委會將對參會者提交的論文摘要 進行嚴格評審,評審通過后,組委會將給參會者發出第十五屆全國 口 譯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參會通知。
七、報名日期及會務費
本次會議參會者按照以下標準收取會務費。參會代表的食宿和交 通費用自理。大會誠邀相關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參會,報名詳情見一號 通知。
注冊報名截止日期 | 中國譯協會員 報名費 | 非中國譯協會員 報名費 |
2024 年 10 月 25 日前 | 1200 元 | 1400 元 |
*在讀學生憑學生證減免為 500 元。
八、會議聯絡
組委會郵箱:nci2024@cuhk.edu.cn
組委會將持續通過中國翻譯協會官方網站及公眾號(中國翻譯協 會)、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人文社科學院官網及公眾號推送發布大 會通知。
第十五屆全國口譯大會暨學術研討會組委會 2024 年 9 月 11 日
AI 賦能翻譯與國際傳播研討會暨“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 提升百校行 ”首站活動一號通知
在當今開放、多元、復雜的國際環境下,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 際影響力的提升,中國不斷在全球治理等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,提出 中國方案,貢獻中國智慧。翻譯作為跨語言溝通的橋梁,是促進人類 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,也是讓中國走向世界、世界讀懂中國的崇高事 業。隨著人工智能、大語言模型等技術的迅猛發展,“人工智能+ ”
工作模式展現出巨大潛力,催生了更多國際傳播與對外翻譯的新業態、 新應用、新模式,也對國際傳播與翻譯人才的綜合素養提出更高要求。 為進一步用好新技術力量賦能國家翻譯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,在 中國翻譯協會和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指導下,北京外國語大學將舉辦 “ 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 ”首站活動。
活動將于 2024 年 11 月 2 日(周六)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,圍 繞“AI 賦能翻譯與國際傳播實踐 ”主題,聚焦推進翻譯行業各方共 商共建、助力國際傳播和翻譯人才綜合能力提升,邀請產業界、學術 界和教育界專家學者作主旨發言和交流研討,分享國際傳播、翻譯實 踐及技術研發經驗與成果。
一、組織架構
指導單位:中國翻譯協會、中國外文局翻譯院 主辦單位:北京外國語大學
承辦單位: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
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翻譯能力研究中心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
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技術委員會
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智能翻譯實驗室 二、會議時間與地點
會議時間:2024 年 11 月 2 日(星期六)08:30—16:30
會議地點:北京外國語大學東校區(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 2 號)
三、會議議程 08:30—08:50
北京外國語大學領導致辭
中國外文局翻譯院領導致辭
08:50—10:20
國際傳播與翻譯能力主旨發言 10:30—12:00
翻譯技術與職業發展主旨發言 12:00—12:30
圓桌討論與觀眾互動 14:00—16:30
平行論壇
議題一:AI 翻譯技術發展與應用 議題二:AI 與翻譯/國際傳播教育
議題三:AI 與翻譯職業發展 議題四:AI 與國家翻譯能力 四、參會人員
誠邀全國高校師生、翻譯技術領域專家學者、翻譯從業人員以及 對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感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參會。
本次活動面向社會開放,所有人員均可報名參加。